<
y6h3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我祖父是朱元璋张浩朱允熥 > 第201章 咱替你来办。
    大明的商税,就是聋子的耳朵,摆设。

    老爷子秉承的,是不干涉民间经济的政策。从建国开始,从没有过系统的,完整的征收方案。

    天朝的事,一旦变成了常例,就再难挽回。

    张善有了朱允熥的引导,思绪变得顺畅了许多,开口说道,“臣在杭州,看到了许多弊端。商贾靠着商业豪富,但是却对国家毫无益处。”

    “仅杭州一地,织造机近万张,其他大小织造坊不计其数。开设织造坊,只需官府一纸文书即可。前朝大宋年间,民间织造局需向朝廷缴纳钱财,方可开设。而后每年,按规模大小,缴纳赋税!”

    “商铺之税,也是如此。江南商铺何止万间,日进斗金,却分文赋税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路上运送的货物,只须一张通关文书。官府不会细查,商人报假,使得赋税白白流失!”

    “臣粗略算算,已是惊天之数,数倍于田亩。”

    “国朝对外用兵,依仗的不过是一年千万的两淮盐税。若是有商税,何必年年拮据?有了商税,朝廷富足,可养万民。兴修水利,开垦农田,易如反掌。”

    “取之于商,用之于民,合乎天理!”

    “征商税,其实对商人也有好处。大明有律法,商人凭借税票进出城池,买卖货物,也不必再和官员串通一气。臣不敢保杜绝官商勾结,但起码有了商税,官员少了随便伸手的理由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商税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臣斗胆狂言,不收商税本是陛下的德政。但长此以往,国家蒙受损失。再者,织造之业,由来已久。朝廷不能因为怕百姓受盘剥而禁之,否则于国于民更加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两害相权,取其轻。唯有收取商税,朝廷亦得利,才能更好的抚育百姓!”

    张善一口气说了许多,老爷子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经济是个辩证题,不是选择题。就算是选择题,也是一道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。

    资本都是带血的,发展生产力也从没有一蹴而就,顺风顺水的。

    良久之后,老爷子淡淡的说道,“你先出去!”

    “嗯?”张善似乎没听懂,疑惑一下,不过赶紧行礼,缓缓退下。

    殿中,只剩下祖孙二人。

    “又是你的主意?”老爷子靠在龙椅上,两手交叉放在小腹上,笑问。

    朱允熥站起身,笑着行礼,“不瞒皇爷爷,是孙儿的主意,不过也不尽然都是孙儿的主意。”

    说着,又笑道,“就像张善说的,朝廷不能坐视商税这么一个大进项而不顾。天下田亩是有数的,再怎么开垦也是那么多。土地兼并,咱们也控制不了。若再有个天灾,光靠农税,这么大一份家业,难以维持!”

    “商税取之不尽,除了内陆的商税之外,还可以在海关收税。孙儿看了户部的存档,前朝南宋末年朝不保夕之时,每年海关的税收都高达两百多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大宋时的银子,可比咱们大明值钱呀!一年几百万,十年就是几千万。若皇爷爷从即位时开始收取,当真就是数以亿计了。”

    “江南之税若不收,国家财政收入就会陷入死循环!商人们富得流油,和官员串通一气。而国家越来越贫,长此以往怕是要祸事。”

    “税收是富国强兵的百年大计,咱爷俩现在不收,以后成了常例,怕是有人拿什么祖宗家法说事。一旦国家有波折,商税上收不到,只能还再百姓身上收。”

    “孙儿说句大不敬的话,真到那步,百姓是要拼命的呀!”

    不是朱允熥故意骇人听闻,而是原本时空的历史走向就是如此。一些人总说什么明朝末年是因为小冰河的天灾,才导致国家灭亡。

    其实大明之亡就是没钱,国家在江南繁华之地收不上来税,每年巨大的军费开支,要转嫁到百姓身上。百姓哪有钱,被国家盘剥数十年,早就是油尽灯枯了。即便如此,强收来的钱连辽镇的军饷都不够。

    兵无战力,民无余粮,内忧外困只有死路。

    老爷子把手枕在脑后,换了个姿势,叹息一声,“你能看到这些,咱很欣慰。收税这事,以前你爹也提过,他和胡惟庸撺掇着收取商税。可是朝中,刘伯温等江南官员,拼死反对,这事也就慢慢搁置了!”

    “咱不是不知道收税的好处,可有些事不是咱想,就能办到的,轻税只是当初的权宜之计。”说着,老爷子一声叹息,“钱字,归根到底是政治。打天下靠狠,坐天下要怀柔,难呐!”

    政治是经济的延伸,大明两大派系,一为淮人,一为浙东官僚集团。当初为了权力,双方争斗得不可开交。浙人深知,钱权之益。淮人则视浙人为心腹大患,处处打压。

    “现在实行,不会再有阻力!”朱允熥开口说道,“爷爷,他们都死的差不多了。六部实权官员,算得上淮西派的后进。浙东士子,都是无权的清贵,最多是动嘴皮子,搬弄是非。”

    “地方上呢?”老爷子笑问,“如今可不是早先兵荒马乱的时候,拿着刀子想抢谁就抢谁?想抢多少就抢多少?现在咱是大明,即便是皇帝,也没有随意和人要钱的道理!”

    “选用酷吏,如当初的陈宁等人!”朱允熥冷声道。

    陈宁,胡惟庸之同党。早年在江南,有陈烙铁之称。当时天下未定,老爷子既要打元军,还要打陈友谅,军费不足便让陈宁收税。

    其人收税简单粗暴,凡是不肯交的,直接抓来五花大绑烙铁伺候。浙人官僚商人大族等,恨之入骨。

    “当然,孙儿可不是说,谁不交税就烙谁?那样还不如让锦衣卫去呢?”朱允熥继续笑道,“孙儿想,选一些冷脸的官员,于各地设置税务司,按律收税,如邮政票据一样,所收归入国库。”

    “不消数年,必定国库充足。”

    听了朱允熥的话,老爷子仰头看着大殿的藻井,吧唧下嘴,“你这小子主意正,就算咱不答应,等咱闭眼那天,你也要弄!”

    “孙儿不敢!”朱允熥笑道。

    随后,老爷子坐起来笑道,“你呀,天下还没你不敢的事!”说着,双手拄着膝盖,开口说道,“你看看你,最近弄了多少事出来!”

    “先是和尚,庙产,然后借着由头说到了田地,商税上!你爷爷本想清闲几天,让你历练一番。你不领情也就罢了,还给老子找事!”

    说完,老爷子亲昵的踢了朱允熥一脚,“臭小子!”

    “这些事,孙儿来办!”朱允熥借势跪在老爷子面前,轻轻捶腿说道,“孙儿也大了,太平天子可不是坐享其成,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。太平天子更要知道如何治理国家,若是畏惧艰难,也不做不好太平天子!”

    “爷爷,让孙儿放手大胆的做,您老在后面坐镇。”说着,朱允熥又笑道,“您想给孙儿一个百年的富足江山,孙儿也想给自己的儿孙,一个盛世大明,咱爷俩呀,闲不下来!”

    “呵!”老爷子笑出声,“你儿子还在娘胎里呢,现在就想这些了!”

    说着,又叹息一声,“这事呀,不能让你去做!”

    朱允熥不解,手上一停。

    “咱来做!”老爷子拍拍朱允熥的头顶,“这事得罪人,怕是要背负天下的骂名。你爷爷是阎王爷都不敢收的滚刀肉,谁敢骂咱,咱就宰了他!”

    “咱本就是暴君,怕个球!你不行,你将来是要做贤德圣主的,是史书称赞的仁君,不能让你背负骂名!”

    “更不能,让你声名有损!”老爷子继续笑道,“咱老了,趁着咱还有把子力气,这些难事,咱都给你办了!”

    “背骂名的事,咱活着就不容你做。”

    朱允熥心中暖流涌动,动容道,“皇爷爷,您不必如此呀!”

    他知道一旦收税开始,将要面临怎样的压力,面对怎样的舆论。别的不说,他东宫那些出身江南的学士们,就要拼死上书。

    他已经准备好了面对一切,也自认有能力处理这一切。可是,老爷子还是不愿意他面对这些压力。而是,用他老迈的肩膀,直接扛过。

    “傻孩子,等你到咱这个岁数,也会如此!”老爷子微微笑道。

    不过随即,老爷子的笑容慢慢冷却,开口说道,“这事,不杀几个人,怕是没办法推行。你身边的臣子们操守是好的,道德也是好的,就是有时候拎不清,难免会在你耳朵边吹风。”

    “恐怕,到时候江南的士子也会把你当成主心骨,让你来劝咱,咱爷俩可没法唱双簧了!”

    “嗯............”想了想,老爷子又道,“圣旨明发的时候,你躲出去!”

    老爷子这是把自己支走,自己能去哪呢?回老家祭祖?

    忽然,朱允熥灵机一动,“爷爷,孙儿去前线!”

    “滚!”老爷子抬腿就一脚,“说你胖你就喘!”